Exception和Error有什么区别(转)
基本概念
首先Exception和Error都是继承于Throwable 类,在 Java 中只有 Throwable 类型的实例才可以被抛出(throw)或者捕获(catch),它是异常处理机制的基本组成类型。
Exception和Error体现了JAVA这门语言对于异常处理的两种方式。
Exception是java程序运行中可预料的异常情况,咱们可以获取到这种异常,并且对这种异常进行业务外的处理。
Error是java程序运行中不可预料的异常情况,这种异常发生以后,会直接导致JVM不可处理或者不可恢复的情况。所以这种异常不可能抓取到,比如OutOfMemoryError、NoClassDefFoundError等。
其中的Exception又分为检查性异常和非检查性异常。两个根本的区别在于,检查性异常 必须在编写代码时,使用try catch捕获(比如:IOException异常)。非检查性异常 在代码编写使,可以忽略捕获操作(比如: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),这种异常是在代码编写或者使用过程中通过规范可以避免发生的。 切记,Error是Throw不是Exception 。
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面试题目, 就是 NoClassDefFoundError 和 ClassNotFoundException 有什么区别
1 | 区别一: NoClassDefFoundError它是Error,ClassNotFoundException是 |
第二,理解 Java 语言中操作 Throwable 的元素和实践。掌握最基本的语法是必须的,如 try-catch-finally 块,throw、throws 关键字等。与此同时,也要懂得如何处理典型场景。
throw是存在于方法的代码块中,而throws是存在于方法外围,一般是在方法名后边 throws XXXException;
有个重要的点需要记住, 就是try-catch-finally中rerun的执行顺序问题
1 |
|
这是为什么呢? 因为finally的业务操作是在try业务操作的return返回调用者者之前执行。按照刚才第一种情况,实际情况是,执行完try中的业务逻辑就,return返回的操作会先存储到一个临时的堆栈中,此时不给调用者返回,随后执行finally中的业务代码。如果finally中有return操作,那么就会把finally中的return值与try中的return值进行替换。随后将最终数据返回给调用者。
知识扩展
前面谈的大多是概念性的东西,下面我来谈些实践中的选择,我会结合一些代码用例进行分析。
先开看第一个吧,下面的代码反映了异常处理中哪些不当之处?
1 | try { |
这段代码虽然很短,但是已经违反了异常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。
第一,尽量不要捕获类似 Exception 这样的通用异常,而是应该捕获特定异常,在这里是 Thread.sleep() 抛出的 InterruptedException。
这是因为在日常的开发和合作中,我们读代码的机会往往超过写代码,软件工程是门协作的艺术,所以我们有义务让自己的代码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尽量多的信息,而泛泛的 Exception 之类,恰恰隐藏了我们的目的。另外,我们也要保证程序不会捕获到我们不希望捕获的异常。比如,你可能更希望 RuntimeException 被扩散出来,而不是被捕获。
进一步讲,除非深思熟虑了,否则不要捕获 Throwable 或者 Error,这样很难保证我们能够正确程序处理 OutOfMemoryError。
第二,不要生吞(swallow)异常。这是异常处理中要特别注意的事情,因为很可能会导致非常难以诊断的诡异情况。
生吞异常,往往是基于假设这段代码可能不会发生,或者感觉忽略异常是无所谓的,但是千万不要在产品代码做这种假设!
如果我们不把异常抛出来,或者也没有输出到日志(Logger)之类,程序可能在后续代码以不可控的方式结束。没人能够轻易判断究竟是哪里抛出了异常,以及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异常。
再来看看第二段代码
1 | try { |
这段代码作为一段实验代码,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但是在产品代码中,通常都不允许这样处理。你先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?
这样的代码在代码规范中是没有问题的,他的问题出在,异常中的异常日志如何输出的问题。按照上边的输出,如果实在复杂的系统中,会判断不出来,异常具体在哪里打印出来的。
尤其是对于分布式系统,如果发生异常,但是无法找到堆栈轨迹(stacktrace),这纯属是为诊断设置障碍。所以,最好使用产品日志,详细地输出到日志系统里
还有一种处理方式,可自定义异常,将业务异常转换为业务术语,但是抛出异常时,必须把异常的cause信息打印出,方便跟踪问题,在最短的时间内,解决问题。但是需要考虑两点
自定异常时,需要考虑自定义异常是否为检查性异常,因为这种类型设计的初衷更是为了从异常情况恢复,作为异常设计者,我们往往有充足信息进行分类。
在保证诊断信息足够的同时,也要考虑避免包含敏感信息,因为那样可能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。如果我们看 Java 的标准类库,你可能注意到类似 java.net.ConnectException,出错信息是类似“ Connection refused (Connection refused)”,而不包含具体的机器名、IP、端口等,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信息安全。类似的情况在日志中也有,比如,用户数据一般是不可以输出到日志里面的。
对于异常中的检查性异常,我们简单的说一下。目前检查性异常被业界说是java的一种设计缺陷。有一下几点可以参考一下
Checked Exception 的假设是我们捕获了异常,然后恢复程序。但是,其实我们大多数情况下,根本就不可能恢复。Checked Exception 的使用,已经大大偏离了最初的设计目的。
当然,很多人也觉得没有必要矫枉过正,因为确实有一些异常,比如和环境相关的 IO、网络等,其实是存在可恢复性的,而且 Java 已经通过业界的海量实践,证明了其构建高质量软件的能力。
我们从性能角度来审视一下 Java 的异常处理机制,这里有两个可能会相对昂贵的地方:
- try-catch 代码段会产生额外的性能开销,或者换个角度说,它往往会影响 JVM 对代码进行优化,所以建议仅捕获有必要的代码段,尽量不要一个大的 try 包住整段的代码;与此同时,利用异常控制代码流程,也不是一个好主意,远比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条件语句(if/else、switch)要低效。
- java 每实例化一个 Exception,都会对当时的栈进行快照,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重的操作。如果发生的非常频繁,这个开销可就不能被忽略了。
原文地址
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2124070/article/details/80833629